8月13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厦门,来自20多家中央和省属新闻媒体60多名记者,会同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专家,来到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调研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探索垃圾分类“厦门模式”持续领跑全国的密码。
海沧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树强介绍,这是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目前已形成“机械智能分选+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的智能化生产线,分选准确率达到95%以上。截止2024年6月30日,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已累计处理低值可回收物24735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1%,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4%。
海沧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树强为参访团介绍
采访团隔着橱窗观察生产车间传送带的规模化作业,通过观看视频、触摸再生制品等形式,在“听、视、触、感”的四维体验中详细了解低值可回收物的分类分选、再生加工等流程,实现精细化分类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体系是一套完整的从回收、分拣、再生资源化到加工应用的废弃物高值高质化利用的闭环循环体系,实现低值可回收物从焚烧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0到1的突破。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江凤凤介绍道,通过建设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打通垃圾源头分类与末端利用的堵点,探索出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利用模式,该模式具有生态效益、示范效益、经济可行性,将与上下游企业共同赋能中国循环经济,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发展。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江凤凤(左一)为参访团介绍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的建立,是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重要的一环。分拣中心的顺利投产得益于厦门市委、市政府、市市政园林局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以及海沧区委、区政府的坚决贯彻、有力落实。”面对采访团热情的提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管理处处长谢毅强和海沧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树强向大家详细解答了分拣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厦门市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思路和举措。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管理处处长谢毅强(右一)接受采访
海沧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树强(左一)接受采访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江凤凤接受采访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工作人员谢奕斌接受采访
这是继今年1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采访调研活动之后,中宣部组织的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再次聚焦厦门,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厦门市迎来的第一场高规格的集中采访活动。
央媒声音
新华社摄影部编辑陈为: 厦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做非常出色,全民参与,不仅是厦门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也为全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农民日报 霍子晨 这次采访调研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高质量发展”。厦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机制模式和实践经验,很值得其他的一些城市借鉴。 分拣中心的生活垃圾智能化分选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地去分选不同种类的垃圾,不光是塑料瓶,它还会分类像洗衣液、沐浴露那种瓶子, 不同材质、颜色都能分选处理,这点细节做得很到位。
回去之后我会将采访内容进行详尽梳理,后续在报道中向读者呈现。
福建日报东南网记者 曾子 厦门市在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里,各个环节都做得特别好,特别是我们高位部署、体系布局、全民参与、品质提升,回去后会将厦门(垃圾分类)经验更好地传播出去。